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,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强调,要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”。在确定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要求,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”
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
承东启西的重要区域和战略腹地
创新科技赋能产业优化焕新
文旅助力形成世界人文之都
开放铸就经贸合作共荣图景
2024年
陕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产业创新发展
文化兴盛繁荣
城乡融合发展
陕耀这一年!

西部示范 西安先行
用长情浇灌创新雨林——探寻西科控股的“耐心密码”
向“新”而行 缘“质”攀登——陕西产业焕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观察
从巍峨矗立的雪山到苍茫无垠的沙漠,从绿草如茵的草原到雄伟壮丽的高原……西部地区幅员辽阔,涵盖12个省、自治区和直辖市,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。
从关中平原、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,一幅幅奋勇争先的画卷徐徐铺展: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,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;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,绿水青山构筑起美丽家园;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,内陆开放高地陕西正在崛起。
把握机遇,追光新赛道——“追光计划”壮大陕西光子产业集群观察
三招让科研成果从“书架”到“货架”

何为长安?她是有3100多年建城史、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。周礼秦制、汉风唐韵,留下的文化瑰宝灿若星河。她又是推动文化繁荣的现代都市。一年20余部驻场演艺呈现人文之美,院团改革步稳蹄疾,“文艺陕军”再写辉煌……
城市发展始终与历史文化共生共荣——西安锚定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
呵护文化瑰宝 探寻文明历史——写在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考古发现50周年之际
秦跪射俑目光炯炯,承载千年凝思;鎏金铜蚕昂首向上,记录丝路传奇;汉代古船融合中外技艺,见证沧海桑田……5月18日,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、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——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。
陕西:穿越千年融古今 文旅赋能新消费
这里是延安!中国革命的圣地、新中国的摇篮。宝塔山下,清凉山上……一座黄土沟峁间的偏远之城,何以吸引万千仁人志士义无反顾走上革命之路?何以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追寻初心使命的精神圣地?何以在今日依旧让五湖四海的人们向往并奔赴?
西安城墙历经数百年风雨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不断威胁着这座历史遗迹的安全。如何高效、科学地保护古老的城墙呢?
强基延链,跨界赋能——西安微短剧产业观察

中国中亚开放合作释放澎湃动能——来自丝绸之路起点的观察
打造更高能级“向西开放”平台——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观察
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10多个国家接壤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使得西部成为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。西部各省区市依托各自优势,勇于开拓创新,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。开放通道跑出新速度、开放平台带来新活力、产业“出海”焕发新气象……
联通·合作·开放——从第八届丝博会看“一带一路”新图景
智能化 创新性 国际范儿——在“农业奥林匹克”上触摸中国农业发展“脉动”
互联互通再上台阶 “钢铁驼队”助推区域经贸行稳致远
全球连线 | 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助力中哈共赢合作
陕西:外资引力持续释放 外企“落子”提质换挡

这是幅员辽阔的西部地区。从昆仑山、秦岭到喜马拉雅山,从青藏高原、黄土高原到云贵高原,从黄河、长江到雅鲁藏布江……涵盖12个省区市,占全国国土面积七成多,西部地区分布着草原、湿地、湖泊、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,却也面临着异常脆弱的生态环境,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。
在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中,书写着一个又一个驯水的故事;在河湖广布的中华大地上,留存着一个又一个治水的遗产:造福天府之国的都江堰,泽润关中平原的郑国渠,垒石筑坝、砌石成渠的徽州堨坝—婺源石堨,集天山雪水滋养吐鲁番各族人民的坎儿井等。它们,是中国灌溉文明和治水智慧的见证。
寻访汉江源,遇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“第一滴水”
西北小城富平的治水之路
上世纪后半叶,为增加地方收入、解决山区群众就业,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大量开采硫铁矿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开矿带来的“磺水”导致周围无法继续种植水稻等作物,周围村民吃水也成了问题。
陕西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。近年来,为确保“一江清水送京津”,安康树立绿色发展理念,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找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路径,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成为激发其后发优势、实现“绿色发展”的新引擎。
悠悠汉水 汩汩清流——陕西安康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安居乐业新图景

秦岭脚下,西安市周至县,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从城边奔腾而过。襟山带河、建县两千余年,这座县城自古就有“金周至”的美誉。且不论县志记载,单是从当地老一辈的言语里,便能感受到过往富裕生活给群众带来的满满自豪。
陕北小米的新味道
“咱们村里见”——秦岭脚下诗意田园成为青年创业乐园
七年观察:留坝的抉择
进入腊月,年关将至。71岁的杨有山跟老伴坐在炕头,盘算起2023年的收入:合作社股份分红8000元,门面房租金5万多元,村里发了1.2万元的老年人生活补贴。“算下来有7万多元,托集体经济的福,日子越来越好了!”
从“排名靠后”到“多项第一”,这个秦岭山区县凭啥?
西部“新农人”提升乡村振兴“活力值”
陕西汉中:村村收入“10万 ”,是怎么做到的?

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|路生梅: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
70岁的她,如何用画笔重绘21年的梦?
躬耕农业 持之以恒——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李振声
守望田野的“宝藏女孩”带你沉浸式感受文物发掘修复之旅
“95后”导游王钰:从秦俑讲述者到文化“摆渡人”
17年 他们终得团圆
窑洞中的生命之光
pa旗舰平台尊龙的版权所有: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