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,首届中国—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。这也成为双方关系史上的里程碑,为双方合作搭建了新平台,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崭新时代。一年来,中国中亚合作快速发展,呈现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,中国—中亚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。
5月19日,中亚公园甫一开放就成为市民游客感知中亚国家风情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也成为展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文化和经贸交流的新窗口。
5月19日上午,占地面积约800亩的中亚公园在西安建成开放,成为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新窗口。
3月30日,中国—中亚机制秘书处在西安挂牌运营。中国—中亚机制秘书处执行主任吴颖钦说,秘书处自成立以来,把推动落实中国—中亚峰会成果作为最主要任务,积极履职尽责,认真做好服务保障,当好中国—中亚机制的“勤务员”。
近年来,中国与中亚持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,农业版块由传统的粮油贸易逐步转向种业创新、人才培养、园区建设等深层次、多方面的开放合作。
哈萨克斯坦土地肥沃,但由于小麦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不足,单位产量一直上不去。2017年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正茂去了哈萨克斯坦,经过6年多的努力耕耘,如今在哈萨克斯坦试种的我国小麦品种与当地作物品种相比,最高可增产60%左右。
2023年5月,首届中国—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。一年来,双方不断搭建合作平台,更多人正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谊使者。
自2009年至今,中国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已与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发掘70余次,发掘了撒扎干遗址、拉巴特遗址等重要遗址,确认了古代月氏、康居等重要文化遗存,为阐释丝绸之路真实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,也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。
5月19日,占地面积约800亩的中亚公园在西安建成开放,成为西安与中亚人文交流的新窗口。中亚公园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,利用原有绿地景观和基础设施改建提升而成,融入中亚元素,凸显园林特色,拥有公园景观区、丝路会客厅、中亚特色餐饮等功能板块。
“遥想千余年前,时在贞观某冬日,大雪初霁……诸公围炉执杯对饮,其情甚欢,望窗外冬景,煞是可观,一时忘乎所以,故有抽字赋诗之举,以咏情境。”这段崔凯笔下还原的风雅之事,主角是初唐时期的朝中名流令狐德棻等人,地点则是在当时长安城朱雀门街东第三街、从北第七坊的亲仁坊内。
2024年5月25日上午,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(西安—马拉舍维奇)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达到9万列,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,货值超3800亿美元,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。
5月25日,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,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。截至目前,中欧班列共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、货值超3800亿美元,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,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,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。
25日上午,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(西安—马拉舍维奇)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,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。两千多年前,古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,商旅不绝于途。今天,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代替了昔日悠扬的驼铃,唤醒了这条贯通亚欧的贸易“黄金通道”。